附中各种有趣的事情(2)

回到正题。之后还有一些事情发生。这是一件与DBQ、FBQ 和另外一个下文也会提及的同学(老贼)有关的事情。我们对行为 X 的音效有特定的称呼:“Ash”或者“Ush”,这两个词也是DBQ的最爱……见到人就“Ush”一下。“Ash”这个词就是“灰烬”的意思,所以有人总是说“灰灰”,就代表“Ash ash”……“Ush”这个词不是一个正规的词,它只有一种形式“Usher”,意思是“剧院领座员”。其实这个词不是“Ush”的名词形式吗,而“Ush”是……所以,“Usher”在这里就有了“***”的意思。想想,还有一个说唱歌手(亚瑟小子),也就是“Usher”了,囍。某一天老贼被 FBQ 叫起来回答“将来想要做什么”,结果老贼在 DBQ 的怂恿之下回答了“Usher”!全班笑翻。FBQ 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缘故(而且根据下文,词汇量……),问老贼:“这是什么?”老贼一本正经地回答:“剧院领座员。”全班再次笑翻。FBQ 还很高兴,说:“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还有这种志向!”她还没有,也不会提及我们在她的电脑上新建了一个名为“FBQ”的隐藏账户了。

我们还有一些“有趣的”规则。其中,φ(大写形式为Φ,音 phi)也是一个很好的代表物。这就像一串冰糖葫芦,被一根木条穿过……就像……(文字已隐藏),所以一只手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,另一只手的食指穿过就有了 X 意思。说实话,根据一篇文章,这个手势威尼斯人都认得;若是中国人就表示找市中心,若是非中国人就表示找红灯区。不知道这以后会不会延伸,让红灯区也挂上这个恶名呢。一般人做这个手势的时候,另外三根手指都会直立,看起来就像是“OK”一样。结果我最近做了一次,让另外一些同学猜是什么意思。结果他们想了想,说“臭氧”(O3)!确实是“O3”啊……我无语了。O3(这里没有打错!)是一个同学的外号,他的名字以 Yang 字结尾,根据我们这些“科学性”的人一想,就成了“臭 Yang”,然后就是“臭氧”……

我们班有一个强人,此人从初中就开始显现实力。我们有普遍的圣人崇拜倾向,所以就送外号曰“无敌 Y”或“LY 无敌”。到了高一,新加入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认同了这一点,结果“LY 无敌”就被“选”为“班级口号”。因此又延伸出一些“无敌”、“大师”、马斯特(Master):“HS 无敌”、“K 大师”(2个)、“马斯特 M”……只要有一次“成名”的机会,很可能就会被“封为”“马斯特”。高一时全校运动会上,我们差点就要选“高一*班 LY 无敌”作为口号了……只不过老师“从中作梗”,班长也比较严肃地支持“正常的”口号,所以最后还是用了一个差得多的口号。

我们这里还有贼,就是“老贼”。之所以得到这个别称,是“坊间流传”老贼在初三的时候“偷学校的化学药品”以中饱私囊。注意,此流言没有经过证实,但是根据老贼的药品储量和质量好像真的应该这么说……得到这个别名之后,我们碰到一些问题,比如,课室的门锁了而课室管理员还没有来的时候,就会说“让老贼进去,反正他很有经验”。

我们的话题都是高度地专业化的。比如今天(2010年9月3日)我们班就出现了了新的“X 话题”。起因不清楚了,估计是 LYY 和 HS 的“讨论”吧,反正我从生化楼回来做题,刚好赶上开始说“括约肌”。我当然知道括约肌是什么,当然是……很恶心(Words are harmonized)。然后又听到了“海绵体”……^$*#^$,开始了。然后在场的人就“兴致勃勃”地讨论起“海绵体大战括约肌”来(事实上一开始前面三个字我没听清,之后求讲解才知道的)。然后,我们班的精英们(留下来搞卫生)就不断地大声地讲这两个东西……当然,这里有人去过生物竞赛培训,所以……更专业了……其间夹杂着“Dane”(广州话,发音不好打,用发音相近的英文词语代替)的声音,但是没有人停下来……&*$&*%(^,看来他们很喜欢这个话题啊……真是“数理化组大混战”,特别是 HS 回敬 LYY 的“你是想大战括约肌还是大战海绵体”……连 X 话题都这么专业。

还有一些化学组内部的情况。有一个 SL(Salty Lake),他得到这个外号是因为“遗传”。当 HS 想要戏弄的时候就会说“咸死啦”或者“湖哥”。当然,不知道为什么他也摊上了原级长(高一时的)的外号“HIA”;原级长得到这个是因为他讲话的时候会说“……嗯,HIA”(这个嘛,HIA 只是发音的拼写,或者写成这样,更清晰:[‘hia])。但是这个是怎么来的,我也不清楚。我们见到他也喊“HIA”,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得到了“局长”的外号,原因是这个:“Huafu Intelligence Agency”(对比 CIA,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),缩写还是“HIA”……还有一个“丙酮酸”,这个是根据生物必修一的“葡萄糖的分解”得来的。丙酮酸包括3个基团,甲基、酮基(羰基)和羧基。甲基嘛,是因为“芨芨草”;“酮基”,是一位同学名字结尾时“Tong”;“羧基”,是因为一位同学自认“酸腐”,而羧基因为氧对电子的吸引使氢容易电离,显酸性。这三个人的大体思想特征倒是挺统一的。内行人士都知道,“该该该不该改改该该该改的错误呢”是什么意思……都是“gai”(10个),创纪录了……因为对象本人要求,这里就不公开了。还有一位“犀利哥”,这是公认实力强劲的一个同学,被封“犀利”(广州话,强)。关于一位被称为“洞”的同学,那是因为在高一开学的时候有个人故意叫错名字,结果后来竟然变成了全班公认的外号了……

华附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,充满了欢乐(囍),不过还是需要技术的,连玩笑都需要高技术……没有高技术的人就会被淘汰。

PS:请不要对这篇文章做非法评论,否则会被放进黑名单。特别适用于同班者。

PPS:I am not headcrabbed. (No spelling mistakes here.)

PPPS:The cake is great. – GLaDOS, from the game Portal series

PPPPS:Thanks for your visit at the MIC Studio, which is leaded by the Black Mesa Research Facilities.

PPPPPS:这里的“附中”指的是华师附中,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,滚蛋。

PPPPPPS:本文所用到的所有人物名称都是简写,禁止对这篇文章所提到的人物进行人肉搜索,这是不道德的!

MIC

分享到 评论